人物小传西翠路军休所军休干部傅振中,退休前任原总参军训和兵种部老干部局政治委员,曾任蚌埠坦克学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是一位老政工、老模范,荣立三等功 3次。在 2003年和 2005年淮河流域抗洪救灾中贡献突出,受到全国全军表彰,并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他热爱文学写作,在职时就利用工作之余写工作研究、杂谈、随笔、散文、游记,出版了《军人审美学》《阡陌上》《垄上行》《淮河随想》《井水集》《白云边》等文集。退休后,他淡定从容,情绪乐观,以“无龄感”的心态面对生活,保持活力,笔耕不缀,勇于尝试,追求精彩,在文化养老上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疾病和衰老是任何人也躲不过去的,2014年 9月 29日,长期积劳成疾,傅振中的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幸好在医院成功做了肝脏移植手术。手术进行了 10多小时,之后送进 ICU病房,身上插了 6个管子,其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出院后的他需要康复休养,三年不能出远门。
傅振中没有被疾病压垮,他以革命军人的顽强毅力与乐观主义精神面对病痛,积极配合治疗。身体康复后,他重拾爱好,发挥特长,在文化养老之路上辛勤耕耘,不懈追求。他深知文化养老是多方面的,不仅是琴棋书画等文体艺术,也不限于唱歌跳舞之类的文艺活动,还包括修身养性、文化素养、理想信念等,是方方面面的多元集合体,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内容。傅振中的文化养老方式,独具特色,魅力无限。
腿勤,游走名山大川
生命在于运动。旅游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它不仅让身体得到锻炼,还能让心情放松快乐。疫情前他去了意大利、土耳其、日本、俄罗斯、韩国。疫情后重点放在国内,游走祖国大好河山。他出行不受跟团旅游限制,在景点选择上,既注重名山大川的自然景观,更注重历史古迹、革命圣地。看得仔细,记得认真,对有关景点牌匾、碑文的历史典故,都拍照记录,作为学习和写作的资料。他曾三上井冈山,两次到延安,去了淮海、平津、辽沈战役纪念馆。在北京,他去了“天、地、日、月、先农”五坛,游历了法源寺、五塔寺、万寿寺、白塔寺等寺庙,分别写了“古坛文化”“寺庙文化”等 15篇笔记。在贵州他再临遵义,饮水思源,向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鏖战土城,大捷娄山关”等红色经典走来,闻着“美酒河”源远流长,在品味经典磅礴的红色文化和底蕴深长的国酒文化之中,踏着红色长征的足迹,重新感受那震撼人心的历史,给自己人生又一次修炼。写了《再读转折之城》和《美酒飘香赤水河》激励自己,启示后人。同时,傅振中把旅游作为文化养老的重要
内容,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脑勤,畅游知识海洋
读书学习是傅振中文化养老的另一个特点。他力求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民俗节气等知识都列其中。2020年,在北宋儒学大师张载诞辰一千年之际,他参加纪念活动后,写了《读古人书,求修身道》一文,并被报刊采用。他体会到,老年人读书“如炳烛之明”。长寿时代,终身学习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场地的束缚和琐事的烦扰,只有心情的放松、精神的愉悦。它能带你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海洋中任意畅游,聆听古今中外志士先贤的教诲,吸取其崇高的智慧。也能看到反面人物的愚昧和丑陋,让你分清是非,摆脱平庸,提高修养和精神境界。傅振中凭着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对国学的求知欲望,他参加老干部大学的《周易》课程,通过深钻细研,琢磨领悟了读《周易》要懂得易理,明易道。写了《厚德载物地势坤》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授课老师,并做成美篇广泛传播。
手勤,青春凝笔端
写作是傅振中的一大喜好,他走到哪写到哪,参观活动写感悟,新鲜事物写评论,重大节日写感想,传统节庆写民俗典故。
傅振中的作品不是为了投稿,多是通过微信“美篇”形式表达出来,他做的美篇,穿插相应的精美图片,再配上美妙的音乐,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在“记录美好分享感动”中,增长知识。2016年以来,傅振中共创作美篇作品 500多篇,且篇篇“加精”,阅读量 70多万,魅力值 18万,点赞 11万,粉丝 1.2万,受到“美友”广泛点赞与好评,献花、打赏、收藏者众多,令人佩服与艳羡。2023年傅振中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 27篇,其中 24篇出自美篇。
这几年,他游览革命纪念地,写了《读井岗》《望延安》《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柏坡行》《韶山杜鹃红》。重大节日,他写《国庆感言》《祝福祖国》《唱响劳动者之歌》。读经典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做了 20篇《国学笔记》美篇。传统节日,写了《中国年的魅力》《春节的表情》《寒食与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立春写《立春感》《春天的号令》,立夏写《薰风迎面万物秀》《谷雨遐思》《匆匆又一夏》;立秋写《凉风习习入秋来》《霜降感》;立冬写《立冬感怀》《大雪随想》等 27篇美篇文章。为赞扬时代楷模,他写《永恒的雷锋》,对屠呦呦、孙家栋等中国脊梁,他写《伟大的时代精神坐标》;写歌颂怀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学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的体会文章更是数目众多、精彩纷呈。对于一些社会热点,他也是有感就提笔,有意就挥毫,写作内容很接地气,与时代相吻合。面对疫情过后的春运,他写的《熟悉的春运又回来了》,很受读者喜欢。
作为文化养老的一种方式,傅振中写美篇是随时随地而作。在做美篇的创作中增加乐趣,在乐趣中激发热情。越写越有兴趣,越写越有成效。
2023年 3月,他参加了北京市军休安置事务中心《军休之友》2023年通联工作会,深受鼓舞和激励,很快就做了《军休之友通联工作感》的美篇。其内容也被刊物采用。如《我们正青春》是获得“话题精选”和“美篇官方精选”的“双精”文章,被《中国老年报》和《同心刊》刊用。他做的美篇《见字如面,纸短情长》也被评为“双精”美篇,被多家报刊采用。2023年第 11期《同心刊》上的两篇文章《拜读益寿堂》和《秋是家乡美》,都是先有美篇发表,后上的杂志。
作为一位革命老军人,傅振中的文化养老不局限在旅游、读书、写作上,他更注重把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传播正能量作为文化养老的内容与宗旨。他写的作品都与正能量相向,与主旋律合拍,与新时代吻合。他还把自费出版的文集,赠送给老干部大学、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深受各界关注与好评。
退休 10年来,傅振中秉承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取得的成绩和收获已成为他促进身体健康文化养老的生机活力和不竭动力。
(西翠路军休所)◎刘世通 王 越
编后语
文化养老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搞好文化养老?西翠路军休所军休干部傅振中,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给出答案。这篇文章值得向大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