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淀军休信息网

杨襄榆印象记

日期:2024年05月16日来源:东翠路军休所

字体:分享到:

杨襄榆,何许人也?他就是我们东翠路军休所老干部大学(原总参兵种部老年大学第二分校)的校长。2000年 3月该校创办时,他作为在职领导干部,就挑起了校长的担子。如今 20多年了,早已退休的他,依然坚守在老干部大学这个岗位上,为军休干部文化养老事业奋力拼搏。

初识杨襄榆,是在上世纪 80年代初期军委炮兵大院。当时,我和杨襄榆是一对好邻居。后来,随着职务的不断提升,我俩逐渐在工作中有了交集。1999年,杨襄榆担任总参兵种部第二管理处政治协理员兼任该部老年大学二分校校长。同年,我在总参兵种部原炮兵首长秘书室担任政治协理员。虽说行政上两个单位都被列为同级单位,但二管处是党委,我们秘书室是它下属的一个支部。这就形成了隶属关系。我们秘书室的人员使用、调配、升职、奖励和处分,甚至老首长的公勤人员和车辆的使用等等,都需经过二管处党委或领导的同意、批准。

一次,有位老首长家因一点生活琐事不满意,提出要严肃处理首长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并要二管处将其退回原单位。我们秘书室知道后,认为此事欠妥。王留太主任和我一起向杨襄榆协理员和许少华处长反映情况,并提出了我们的建议。杨襄榆对此很重视。他当场表态,要重新研究。短短的一句话,充分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最终这位连职干部被留在了机关工作,后来发展成为团职干部。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和蔼可亲、办事公道正派,是他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说起当年创办老年大学,大家对杨襄榆更是深怀敬意。这项工作对他来说是一项额外负担不说,连经费也得靠四处筹措。但他认准的事情,不干则已,一干就决心干出点名堂来。从筹备物品到选拔教员,再到组织教学,他亲力亲为,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关隶属关系也多次变更。他退休后,被聘为老年大学二分校副校长,再到现在的卫戍区驻京局二中心老干部大学三分校(又称东翠路军休所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

 

退休后的这 18年间,他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办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得到了领导和广大学员的赞扬。从杨襄榆到老年大学工作起,我常常在晚上散步时,看到他的办公室里灯光明亮,节假日也经常加班。有时好奇就进去看看,他总是在聚精会神地制图或编辑文案。初心不改、余热生辉,这是他给我留下的第二个印象。

还记得我刚用上智能手机那一段时间,由于对其使用技巧不懂,心里很是着急。于是,我就找到杨襄榆请他帮忙教一教。他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手把手教我用。我不好意思连声道谢。他却笑着说:“都是老战友了,不用客气!”一股暖意,在心中涌起。

在他的多次指导下,我学会了手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在手机中打字和修改,取代了用笔纸之苦;用手机打车,多了一条便利的外出途径;用手机发微信,简便了与亲友的联系渠道。如此等等,使我跟上了时代步伐。他还多次热情地帮助我解决一些其他事项的实际问题。诲人不倦,乐于助人,这是他给我的第三个印象。(东翠路军休所)◎马宏亮


杨襄榆印象记

日期:2024年05月16日

来源:东翠路军休所

字体:

分享到:

杨襄榆,何许人也?他就是我们东翠路军休所老干部大学(原总参兵种部老年大学第二分校)的校长。2000年 3月该校创办时,他作为在职领导干部,就挑起了校长的担子。如今 20多年了,早已退休的他,依然坚守在老干部大学这个岗位上,为军休干部文化养老事业奋力拼搏。

初识杨襄榆,是在上世纪 80年代初期军委炮兵大院。当时,我和杨襄榆是一对好邻居。后来,随着职务的不断提升,我俩逐渐在工作中有了交集。1999年,杨襄榆担任总参兵种部第二管理处政治协理员兼任该部老年大学二分校校长。同年,我在总参兵种部原炮兵首长秘书室担任政治协理员。虽说行政上两个单位都被列为同级单位,但二管处是党委,我们秘书室是它下属的一个支部。这就形成了隶属关系。我们秘书室的人员使用、调配、升职、奖励和处分,甚至老首长的公勤人员和车辆的使用等等,都需经过二管处党委或领导的同意、批准。

一次,有位老首长家因一点生活琐事不满意,提出要严肃处理首长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并要二管处将其退回原单位。我们秘书室知道后,认为此事欠妥。王留太主任和我一起向杨襄榆协理员和许少华处长反映情况,并提出了我们的建议。杨襄榆对此很重视。他当场表态,要重新研究。短短的一句话,充分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最终这位连职干部被留在了机关工作,后来发展成为团职干部。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和蔼可亲、办事公道正派,是他给我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说起当年创办老年大学,大家对杨襄榆更是深怀敬意。这项工作对他来说是一项额外负担不说,连经费也得靠四处筹措。但他认准的事情,不干则已,一干就决心干出点名堂来。从筹备物品到选拔教员,再到组织教学,他亲力亲为,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关隶属关系也多次变更。他退休后,被聘为老年大学二分校副校长,再到现在的卫戍区驻京局二中心老干部大学三分校(又称东翠路军休所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

 

退休后的这 18年间,他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办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得到了领导和广大学员的赞扬。从杨襄榆到老年大学工作起,我常常在晚上散步时,看到他的办公室里灯光明亮,节假日也经常加班。有时好奇就进去看看,他总是在聚精会神地制图或编辑文案。初心不改、余热生辉,这是他给我留下的第二个印象。

还记得我刚用上智能手机那一段时间,由于对其使用技巧不懂,心里很是着急。于是,我就找到杨襄榆请他帮忙教一教。他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手把手教我用。我不好意思连声道谢。他却笑着说:“都是老战友了,不用客气!”一股暖意,在心中涌起。

在他的多次指导下,我学会了手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在手机中打字和修改,取代了用笔纸之苦;用手机打车,多了一条便利的外出途径;用手机发微信,简便了与亲友的联系渠道。如此等等,使我跟上了时代步伐。他还多次热情地帮助我解决一些其他事项的实际问题。诲人不倦,乐于助人,这是他给我的第三个印象。(东翠路军休所)◎马宏亮


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西路15号院

海淀军休

军休课堂

新竹生活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京ICP备20220260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