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淀军休信息网

一信一文颂英雄

日期:2024年05月16日来源:闵航路军休所

字体:分享到:

今年 2月 18日晚,中央电视台 13频道“吾家吾国”栏目,播出了王宁对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张连芳的专访。节目一经播出,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观众都被张连芳不畏艰难困苦,为国防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所折服,纷纷为她点赞,称她为真正的人民英雄。而栏目组在颂扬张连芳大姐英雄事迹的同时,没有忘记英雄事迹的挖掘者、传播者苗晓红,给了她极其珍贵的三组镜头。

第一组镜头:湖北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存放张大姐捐赠物品的箱子里,发现了苗晓红很早写给张连芳女儿的信。信中写道:“你妈妈当年引领飞机穿越蘑菇残云的壮举,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新中国女飞行员的骄傲和自豪。”这几句一般观众可能忽略的话,在我心中却字字千金。

苗晓红大姐这封收藏在湖北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信,极好地诠释了她为“蓝天姐妹立传”的初衷。苗大姐退休 35年来,发表了 100多篇文学作品,出版了 7本女飞行员题材的文学著作。据粗略统计,她已为 150多名女飞行员立传。苗大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癌症治疗期间也不停笔,她这种执着精神并非所有人都理解。而这封首次公开的信有力地证明了,苗大姐 30多年笔耕不辍,为中国女飞行员历史留书,一不为名,二不图利,图的就是将张连芳等蓝天姐妹的感人故事记录下来,并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人。

第二组镜头:苗晓红 82岁,驾机重返蓝天,王宁采访苗晓红。这组镜头表明,苗晓红不仅写英雄,还知行合一学英雄。这组镜头观众都很熟悉,我不赘述。

第三组镜头:有一段“话外音”,我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张连芳的事迹,半个世纪之后,由她的战友苗晓红写成特稿,发表在 2014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中共党史学会和中共党史出版社主办的《百年潮》杂志上,才让更多的人知道。”王宁:“你是深藏功名,隐姓埋名。”张连芳:“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没啥好张扬的。”王宁:“苗晓红大姐的文章代表了我们的感受。”张连芳:“女儿看到报道后说,为妈妈感到骄傲。”

此情此景,我作为与苗大姐相识相知相处整 50年的好战友、好姐妹,不仅感同身受,而且仿佛才真正读懂了苗晓红。其一,如果没有苗大姐写的文章,张连芳的英雄壮举仍然被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如浮云一般,消失在历史的天空。苗大姐是英雄事迹的挖掘者、抢救者。其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时代需要英雄,人民需要英雄,需要宣扬英雄的事迹和思想,需要用正能量来激励年轻人,需要继承和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苗大姐是英雄思想和事迹的传播者、践行者。其三,英雄的家人更需要了解先辈的业绩和价值,宣传英雄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使他们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苗大姐是英雄家属的代言者、护卫者。

一信一文颂英雄。苗大姐的信和文章,清晰表明了她创作的出发点和动因,也充分证明了她写作的价值、意义和社会影响力。联想起她 82岁驾驶飞机重返蓝天的壮举,我对苗晓红大姐更加钦佩,更加敬重了。

(闵航路军休所)◎刘凤云


一信一文颂英雄

日期:2024年05月16日

来源:闵航路军休所

字体:

分享到:

今年 2月 18日晚,中央电视台 13频道“吾家吾国”栏目,播出了王宁对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张连芳的专访。节目一经播出,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观众都被张连芳不畏艰难困苦,为国防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所折服,纷纷为她点赞,称她为真正的人民英雄。而栏目组在颂扬张连芳大姐英雄事迹的同时,没有忘记英雄事迹的挖掘者、传播者苗晓红,给了她极其珍贵的三组镜头。

第一组镜头:湖北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存放张大姐捐赠物品的箱子里,发现了苗晓红很早写给张连芳女儿的信。信中写道:“你妈妈当年引领飞机穿越蘑菇残云的壮举,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新中国女飞行员的骄傲和自豪。”这几句一般观众可能忽略的话,在我心中却字字千金。

苗晓红大姐这封收藏在湖北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信,极好地诠释了她为“蓝天姐妹立传”的初衷。苗大姐退休 35年来,发表了 100多篇文学作品,出版了 7本女飞行员题材的文学著作。据粗略统计,她已为 150多名女飞行员立传。苗大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癌症治疗期间也不停笔,她这种执着精神并非所有人都理解。而这封首次公开的信有力地证明了,苗大姐 30多年笔耕不辍,为中国女飞行员历史留书,一不为名,二不图利,图的就是将张连芳等蓝天姐妹的感人故事记录下来,并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人。

第二组镜头:苗晓红 82岁,驾机重返蓝天,王宁采访苗晓红。这组镜头表明,苗晓红不仅写英雄,还知行合一学英雄。这组镜头观众都很熟悉,我不赘述。

第三组镜头:有一段“话外音”,我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张连芳的事迹,半个世纪之后,由她的战友苗晓红写成特稿,发表在 2014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中共党史学会和中共党史出版社主办的《百年潮》杂志上,才让更多的人知道。”王宁:“你是深藏功名,隐姓埋名。”张连芳:“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没啥好张扬的。”王宁:“苗晓红大姐的文章代表了我们的感受。”张连芳:“女儿看到报道后说,为妈妈感到骄傲。”

此情此景,我作为与苗大姐相识相知相处整 50年的好战友、好姐妹,不仅感同身受,而且仿佛才真正读懂了苗晓红。其一,如果没有苗大姐写的文章,张连芳的英雄壮举仍然被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如浮云一般,消失在历史的天空。苗大姐是英雄事迹的挖掘者、抢救者。其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时代需要英雄,人民需要英雄,需要宣扬英雄的事迹和思想,需要用正能量来激励年轻人,需要继承和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苗大姐是英雄思想和事迹的传播者、践行者。其三,英雄的家人更需要了解先辈的业绩和价值,宣传英雄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使他们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苗大姐是英雄家属的代言者、护卫者。

一信一文颂英雄。苗大姐的信和文章,清晰表明了她创作的出发点和动因,也充分证明了她写作的价值、意义和社会影响力。联想起她 82岁驾驶飞机重返蓝天的壮举,我对苗晓红大姐更加钦佩,更加敬重了。

(闵航路军休所)◎刘凤云


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西路15号院

海淀军休

军休课堂

新竹生活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京ICP备2022026096号-1